国际标准期刊号: 2161-0398
安娜·茨格尔斯卡娅
采用在140°C的“活性”溶剂——熔融苯甲酸中进行高温催化共缩聚的方法[1],通过方案(A2+B2+AB)合成了化学成分相同但链微观结构不同的共聚酰亚胺(CPI) :二嵌段 CPI [(A2B2)n-(AB)m]、多嵌段 CPI [(A2B2)n-(AB)m]q 和常规 CPI [A2(AB)B2(AB)]。这里A2、B2是二酐和二胺,AB——杂单体。以不同的单体加载顺序合成了多嵌段和二嵌段 CPI。常规CPI是通过B2与预先合成的含酰亚胺的二酐[(AB)A2(AB)]进行多环缩合得到的。使用4-(3-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APPA)作为AB单体[2]。使用3,3',4,4'-二苯基四甲酸二酐和9,9-双(氨基苯基)芴作为A2和B2单体。相应地。CPI链的微观结构通过高分辨率C13 NMR光谱测定。通过将 CPI 信号与相应均聚物的信号进行比较来进行信号分配。采用热机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链的微观结构对粘滞态转变能力的影响。常规共聚物展示了最有趣的特性(热塑性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