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与食品研究杂志

农业科学与食品研究杂志
开放获取

国际标准期刊号: 2593-9173

抽象的

噻嗪酮对稻象甲 Sitophilus oryzae L.(鞘翅目:象甲科)后代的抑制作用

戈帕尔·达斯

 稻象甲 Sitophilus oryzae (L.)(鞘翅目:象甲科)是世界各地储存谷物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不同的生物农药和合成杀虫剂来减少稻象甲的侵扰,但其效果仍不令人满意。气候和储存条件非常有利于快速繁殖,这可能是导致杀虫剂效率较低和侵染程度较高的原因。昆虫生长调节剂(IGR)如噻嗪酮是半合成杀虫剂,模仿昆虫产生的激素,不会直接杀死昆虫,而是通过影响交配行为、繁殖、卵活力、胚胎前后发育等来减少害虫数量。 实验室实验于2012年8月至11月期间进行,评价噻嗪酮对稻象甲死亡率和抑制子代产量的功效。将 10 只成年稻象甲暴露在用 100、200 和 300 ppm 噻嗪酮处理过的三种类型的米粒(长米、中米和短米)上。在治疗后15、21和28天计算死亡率,而在噻嗪酮治疗后6、7和8周计算成年后代以获得新一代。数据显示,无论浓度如何,噻嗪酮对稻象甲的死亡率没有直接影响。稻米中浓度为 300 ppm 的噻嗪酮显着抑制后代生产,而较低剂量(200 和 100 ppm)则没有显着影响,但实际上减少了后代数量。谷物类型不是增加或减少稻象甲种群的因素。综上所述,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