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开放获取

国际标准期刊号: 2161-0932

抽象的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增多的预后意义:我们的经验和文献回顾

顾东民、郭天华、Arpad Szallasi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确定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增多症(定义为血小板计数≥400×103/μl)的患病率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连续3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种族、肿瘤类型、AJCC分期和术前血液学参数)。生存数据由肿瘤登记处提供。

结果:研究人群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 63.7 岁(范围=33 至 97 岁),大多数患者(n=350,90%)是白人。大多数患者(n=292,75.1%)被诊断为 I 期子宫内膜癌。此外,17 名患者 (4.4%) 为 II 期,49 名患者 (12.6%) 为 III 期,9 名患者 (2.3%) 为 IV 期。最常见的癌症类型(n=269,69.2%)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其次是混合细胞癌(n=16,4.1%)和浆液性癌(n=11,2.8%)。一小部分患者(n=24,6.2%)在诊断时患有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的患病率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例如从 I 期癌症的 4.5% 增加到 II 期癌症的 17.6%。有趣的是,血小板增多症似乎在非裔美国患者 (30.8%) 中比白种人 (5.4%) 更常见。

结论:诊断时血小板增多预示着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意义。血小板计数升高似乎与疾病分期较高和生存期较短有关。血小板增多症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或晚期疾病的替代标志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