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期刊号: 0974-276X
梁世信、郭朝仁、迟树文、吴文正、陈水田、邱世宏
当通过超声成像偶然发现肾透明细胞癌(RCC)时,由于早期缺乏特定的生物标志物,通常显示出被诊断为转移性的晚期疾病阶段。迄今为止,肾细胞癌仍然被列为最常见的肾癌,并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转移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本研究中,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采用无凝胶鸟枪蛋白质组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二甲基标记结合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nanoLCMS/MS) 来鉴定 18 种上调和 48 种下调RCC 样品中的蛋白质。值得注意的是,肾透明细胞中的结合蛋白和结构蛋白分别占上调蛋白的43%和33%,而催化酶在下调蛋白中所占比例高达73%。总的来说,RCC的发病机制并非只确定一种通用的肿瘤发生酶,而是涉及多种蛋白因子,包括与转移、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以及肿瘤生长相关的ANXA2、LGALS1、VIM和TPM1,以及CRYAB、GSTA1 、CALB1 和 HSPD1,它们与细胞凋亡功能相关。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系列下调的蛋白质,表明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能量代谢改变相关的 ATP 生成成分的明显减少可能与 RCC 癌变有关。VIM 和 TPM1 与转移、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以及肿瘤生长相关,此外 CRYAB、GSTA1、CALB1 和 HSPD1 与细胞凋亡功能相关。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系列下调的蛋白质,表明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能量代谢改变相关的 ATP 生成成分的明显减少可能与 RCC 癌变有关。VIM 和 TPM1 与转移、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以及肿瘤生长相关,此外 CRYAB、GSTA1、CALB1 和 HSPD1 与细胞凋亡功能相关。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系列下调的蛋白质,表明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能量代谢改变相关的 ATP 生成成分的明显减少可能与 RCC 癌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