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临床研究

麻醉与临床研究
开放获取

国际标准期刊号: 2155-6148

抽象的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袖带内碱化利多卡因与低剂量瑞芬太尼输注在减轻气管插管诱发苏醒现象方面的功效

Rashmi Vandse、Karina Castellon-Larios、Jeffrey Fujii、Somayah Melibary、Lai Wei、Sherry Nashed 和 Sergio Bergese

全身麻醉苏醒通常因气管插管 (ETT) 引起的气道和循环反射而变得复杂,这可能导致潜在危险的并发症。大量研究集中在预防这些出现现象(EP)上。尽管如此,问题距离最终解决还很遥远。

客观的:比较袖带内碱化利多卡因 (ICL) 与低剂量瑞芬太尼输注在减弱 ETT 诱导的 EP 方面的功效。方法:120 名 ASA I-III 患者,年龄 18-65 岁,被随机分配接受袖带内碱化利多卡因(2% 利多卡因与 1.4% NaHCO3 按 1:1 混合)或静脉 (IV) 瑞芬太尼输注(0.05-0.5 mcg/ kg/min)在基于地氟烷的全身麻醉期间与袖带内盐水结合。手术结束时,指定组停用地氟烷后,将低剂量瑞芬太尼或其等效安慰剂减至平均剂量的十分之一,但不少于0.01 mcg/kg/min,并持续至拔管。一名盲法研究人员从停用地氟烷到拔管后至少五分钟对每位患者进行观察。评估咳嗽是否存在,并根据严重程度按分值评分。在此苏醒阶段,还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良事件以及生命体征。

结果:总体而言,利多卡因组的咳嗽发生率(44% vs 67%,p=0.02)和严重程度显着低于瑞芬太尼组。利多卡因组的严重咳嗽发生率也较低(评分为 2-3)(25% vs 49%,p=0.009)。拔管时和拔管后5分钟,利多卡因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瑞芬太尼组。

结论:与地氟烷麻醉苏醒期间输注低剂量瑞芬太尼相比,袖带内碱化利多卡因 (ICL) 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咳嗽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