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期刊号: 2167-7670
污染效率杂志
本研究旨在研究利用铁屑从废铜蚀刻液中回收铜的渗碳技术。高酸性废蚀刻剂 (pH 0.56) 总铜浓度为 17,260mg/L(>99% 为可溶铜形式)。对提高铜回收效率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反应时间、温度、初始pH值和铁屑量。初始pH值分别为0.5、1.5、2.0、2.5和3.0,铁屑量为化学计量的0.5、1、2和3倍,反应时间为0-60分钟,反应温度为27℃(室温)、50℃和50℃。 80°C。胶结后,评估金属絮凝物的沉降参数,作为固液分离过程的指导。将获得的金属污泥样品干燥并研磨,然后通过SEM观察金属粉末的形貌。SEMEDS 还用于检查样品区域的半定量元素结果。通过 XRD 分析结晶成分并评价干燥污泥中的铜含量。发现铁屑分布在 45-1,000?m 范围内,大多数尺寸为 125-500?m(???79% w/w)。结果表明,胶结需要至少6分钟的反应时间。在检查的最佳条件中,铁屑的量显示出明显的积极影响。然而,温度和初始 pH (0.5-3) 清楚地表明对铜回收率的影响并不显着。发现对于所有采用初始pH值的高铜回收率,铁屑施用量的化学计量为2倍。建议有效的初始pH值为0.5(无需调整),对应于99%的Cu回收率。零价铁通过金属置换或置换机制充当铜离子的还原剂/电子供体。渗碳过程后,蓝色铜溶液立即变为无色。形成致密的易沉降金属污泥。所得红棕色污泥中的主要元素为 Cu,其余为 Pb、Fe、Sn、Si、Ni、Cr 和 O。干燥污泥中的 Cu 含量为 80.4% (w/w),其中金属铜 (Cu)主要检测到氧化铜(I)和氧化铜(Cu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