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期刊号: 2161-0487
唐纳德·F·德穆兰
暴力可以被认为是国家及其学龄儿童目前面临的影响最深远的状况之一。自 1999 年哥伦拜恩枪击惨案以来,全国范围内学校的暴力行为有所增加。自哥伦拜恩事件以来,全国学生的暴力和攻击行为激增,桑迪胡克发生了备受瞩目的悲剧,最近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发生了致命枪击事件。
本文将回顾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1999-2010)的结果,其中纵向调查的数据确定了实施不同程度暴力行为的个人所共有的行为特征模式。伴随着这种模式出现了一系列阶段,从攻击性行为最不暴力的阶段发展到最具破坏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发生了良知的净化,并且条件有利于实施暴力行为。 。
本文提出的研究是在 1999 年哥伦拜恩事件发生后不久进行的,并于 2010 年底完成。研究结果于 2012 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专业协会第 19 届世界大会上公布(附录 A)。虽然该研究的重点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早期大学生,但结果也可以作为兼容效应融入到成人的攻击行为和阶段进步中。